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助理教授楊東謀表示:「唯有政府與民間攜手合作,政府開放資料才能長久走下去。」

政府開放資料為國際上一股重要趨勢,主要將政府機關所擁有的資料開放給與公眾使用,以增加政府運作的透明度,並結合群眾智慧,協助政府解決問題並達到創新與加值之成果。近年來,臺灣中央與地方政府紛紛投入相關的開放資料規畫與執行。

國家發展委員會多年前就開始推動行政院所屬機關開放資料,並已經成立政府資訊開放平臺,至2013年底,行政院所屬機關一共開放了2,000多筆資料集,不過,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助理教授楊東謀表示,雖然國發會自2009年以來,積極推動開放資料,也成立了中央政府資訊公開平臺,但是在各縣市政府方面,開放資料集的數目仍不足,且地方政府也面臨資訊人力不足的問題。

目前地方政府資訊人力不足,難以完全開放資料

楊東謀認為,目前以地方政府現有的人力來說,很難做到完全開放資料。以彰化、雲林縣政府為例,由於地方政府原本預算就吃緊,且資訊人員不足,難以再騰出額外的人力與經費積極開放資料。

另外,臺北市、新北市政府等的二級機關,如文化局、農業局目前僅有約1至2位資訊人員,如果要再額外騰出時間和業務單位接洽,實行開放資料,會是相當大的負擔。

雖然政府已經於2005年建立政府資訊公開法,但是,除了此法明定公開的10大類資料外,各部會還保留更多未經處理的原始資料(Raw Data),楊東謀表示,政府機關應該要將運作過程中,收集與產製到的所有資料,都納入開放資料的範疇。

政府應以API開放動態資料

更重要的是,政府應該以數位化格式開放資料,楊東謀表示,依據Web3.0的推動者Tim Berners Lee提出的開放資料格式的五星評估模式來看,目前大部分臺灣政府機關最多僅做到三顆星,也就是使用開放資料使用非所有權(Non-Proprietary)的格式,如CSV、XML,讓使用者可以透過開放原始碼或自由軟體之程式或工具來讀取資料。舉例來說,目前臺北市政府用數位化格式開放如臺北市公廁的位置、停車場數量、公車路線圖等。

未來,若要達到四、五顆星,建議政府開放資料本身也可以用API開放資料,方便使用者鏈結到其他資料,以建置相關的應用程式,例如,政府即時動態更新的資料,如中央氣象局蒐集的各地氣象資料,這些都是溫度計、溼度計等設備儀器測量出來的動態氣象專業資料,就可以用API開放,不僅可供專業氣象公司使用,另外也可以提供給民眾以設計App等。

此外,楊東謀表示,政府在開放資料過程中,會因為開放資料集的欄位數量不同,造成民眾運用資料上的困難,舉例來說,同一個資料集,若臺北市交通局開放20個欄位,而新北市交通局開放15個欄位,使用者就會因為欄位數量不同,而造成使用不便。

建議進行隱私權衝擊分析,以降低洩漏個資的疑慮

楊東謀認為,臺灣目前在開放資料上面臨最大的挑戰就在於,公務人員擔心開放的資料會涉及民眾個資與隱私。如公務人員仍存有涉及開放民眾個資、隱私的疑慮,就會減少各部會開放資料的意願。楊東謀表示:「唯有降低公務人員對於洩漏民眾隱私、個資的顧慮」,如此各部會才會有意願將資料提供出來。

他說,國家發展委員會已著手提供相關個案給政府機關參考,協助政府機關從個案中學習如何移除會觸犯隱私的資料,楊東謀也建議公務人員可以進行隱私權衝擊分析(Privacy Impact Assessment,PIA),以確保在開放資料過程中,都能符合各種法規、民眾對於隱私保護的需求。

不過,楊東謀表示,目前只有行政院所屬的機關在做開放資料,而其他4院,如立法院、監察院等做開放資料的進度幾乎等於零。如監察院提供的政治獻金報告,目前僅提供紙本,尚未以數位化格式公開,楊東謀表示:「政治獻金報告若沒有涉及民眾隱私,還是要以開放資料的形式公開。」如果受到相關法令限制,就要從立法方面著手,以方便民眾運用政府的資料。

不同於臺灣政府,英國內閣為了展現開放資料的決心,於2011年成立了一個獨立組織-政府數位服務團隊(Government Digital Service,GDS),負責領導英國政府的數位轉型,其擁有審查英國政府所有的IT計畫是否具有開放資料的精神,若不符合就可以否決政府的專案,楊東謀表示,建議政府機關在審核預算時,也可以考慮將該計畫是否符合開放資料的精神,納入審核標準,應有助於加快政府開放資料的步伐。

政府需和民間攜手合作,才能持續走下去

政府在開放資料時,也需要民眾加以應用,才能產生效益,楊東謀表示,目前臺灣民間有零時政府(g0v)透過運用政府的開放資料,做出許多相當好的專案,如以視覺化方式呈現中央政府預算,將原先複雜的資訊轉成清晰易讀的圖表。

楊東謀表示,零時政府在政府開放資料過程中,扮演很重要的角色,如先前政府舉辦開放資料研討會,就邀請零時政府成員以專家身分出席,和他們請教運用政府開放資料上的經驗。楊東謀說,唯有政府與民間攜手合作,政府開放資料之路才能長久走下去。

熱門新聞

Advertise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