虛擬健保卡政策不僅改變就醫模式,也有電商將虛擬健保卡視為身分驗證文件。而健保署還研議將虛擬健保卡納入手機錢包,將促進更多身分驗證應用。(圖片來源/健保署)

去年,政府開始力推虛擬健保卡,今年持續加強力道,成為醫療院所必須面對的機會與挑戰。一些醫院開發專屬程式,來支援特定領域使用,也有院所開始調整系統、整合自家App,來嘗試更多虛擬健保卡應用。甚至,虛擬健保卡還走出醫療生態,成為零售電商的身分驗證文件,未來也將整合手機錢包,激發更多身分驗證應用。

虛擬健保卡政策勢在必行

虛擬健保卡是要讓民眾用手機,就能看診。具體方式是,民眾出示健保快易通App的虛擬健保卡QR Code,由醫院掃描或民眾授權,來讓醫師讀取健保雲端系統中的病人就醫資料、進行看診。這是健保署和行政院在2018年發想的政策。

2019年,虛擬健保卡開始試辦,2022年,健保署正式在遠距醫療、視訊診療和居家醫療3大場域力推虛擬健保卡,成為醫療院所優先採用領域。

今年,虛擬健保卡還會配合新版通訊診察治療辦法,來擴大適用情境。健保署也預告,今年,虛擬健保卡系統將串接更多衛福部內系統,並上線實體卡常用的重要功能(如用藥提示),一步步補足虛擬卡的加值應用。這意味著,虛擬健保卡政策勢在必行,是醫療院所必須面對的課題。

3大領域先下手,先行者推全院門診與新情境

起步較早的院所,已先針對政府力推的3大場景開發程式,支援相關應用。比如,臺北榮總開發一套軟體,搭配健保署的輕量藍牙App和授權程式,來供居家照護團隊使用。居家照護團隊只需幾步驟啟動軟體和相關設定,不必攜帶讀卡相關設備、靠行動裝置就能取得患者健保卡卡號,進行看診照護。又或是北醫附醫將虛擬健保卡應用整合至自家iTPass App,來供離島、山地偏鄉民眾進行遠距醫療時使用。

另一個例子是,林口長庚醫院調整核心系統,將虛擬卡授權請求嵌入HIS門診醫囑系統,系統出現掛號病人時,醫師可點選啟動虛擬健保卡,系統就會自動發送請求,民眾同意後,醫師就能啟動看診。這個做法,在現場門診和視訊門診都適用,打下全院推動基礎。

甚至,臺灣也有少數醫院已經推動虛擬健保卡全院門診適用,奇美醫院、高醫附醫就是2家代表。他們將虛擬健保卡整合門診報到,讓民眾掃描看板QR Code來取代實體卡插卡,看診時,就透過虛擬卡QR Code來讀取資料。看診後,民眾也能用行動支付付款,未來電子處方箋上路,民眾還能直接在手機App收到電子處方箋,憑箋領藥。

高醫附醫還進一步提出新應用情境,比如資料授權,救護人員可在救護車上,先掃描病人虛擬健保卡QR Code來調閱相關資料,讓救護醫院先行準備,或是病人轉診後送時,由轉送醫院先來調閱資料、先行準備。另一種則是以虛擬健保卡作為身分認證機制,讓民眾在社區據點或醫療院所測量生理量測值時,可將量測值上傳至健康福祉整合照護系統。

這些先行者經驗和新應用情境,不僅點出醫院IT調整HIS,來支援虛擬健保卡的方法,也能促進院所開發更多虛擬健保卡加值應用,比如領藥身分辨識、自動帶入檢驗資料、開發虛擬卡批價功能等,這些都是醫院IT接下來要進行的重要工作。

除了醫療院所,在廠商端,也有健康照護業者加入對虛擬健保卡的支援。比如,吉樂健康資訊打造的WaCare遠距健康平臺,去年開始整合虛擬健保卡功能,讓患者在該平臺進行視訊診療時,能分享自己的虛擬卡QR Code,供遠端醫師讀取、調閱資料。

下一步:身分驗證應用

不只在醫療圈扮演要角,虛擬健保卡還走出醫療生態,成為其他領域的身分驗證證明。比如,電商蝦皮就將虛擬健保卡視為購買人領貨的身分證件,民眾出示附個人照的虛擬卡QR Code,即可領貨。

而且,虛擬卡的身分驗證應用,還有可能更多元。因為,健保署日前透露,接下來計畫將虛擬健保卡納入手機錢包。這麼做,虛擬健保卡就像其他錢包票卡一樣,可進行非接觸式的NFC感應,且在低電量、沒網路的環境也能啟用,甚至透過穿戴式裝置,也能使用虛擬卡。透過手機錢包,虛擬健保卡能運用的驗證情境更多元,而且不限於醫療場域。

 相關報導  

熱門新聞

Advertise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