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Thome

雖然這幾年來儲存業界推出的創新應用架構層出不窮,從儲存虛擬化、軟體定義儲存、超融合、全快閃,到雲端儲存等,但臺灣企業目前對這些新興架構的應用相當有限。

儘管現狀保守,但不代表臺灣企業對新興儲存技術不感興趣,我們的調查結果也顯示,有多達5~6成的企業有意在未來1~3年內,導入全快閃、軟體定義、超融合或雲端等新一代的儲存架構,反之,對於SAN與NAS等傳統儲存的投資將會逐步減少,從而形成一波從傳統架構過渡到新興架構的轉型潮。

這裡我們將以兩種影響力最大的新興儲存架構—快閃儲存與雲端儲存—為焦點,進一步檢視臺灣企業對新興儲存應用的態度與策略。

就目前而言,快閃與雲端儲存占企業儲存容量的比重分別只有6.9%與9%,這是個很小的比例,不過預期兩者的比重將會迅速提高,在未來1、2年內以50%~60%的比例高速成長,2年後都將成長到占企業儲存容量的20%以上,成為企業儲存架構中的重要角色。

已開始普及的快閃儲存應用

進一步對照我們這次關於企業儲存架構的調查,可以發現雖然目前快閃儲存占企業儲存容量的比例只有6.9%,但已導入的企業比例已經不低。

快閃儲存可以有多種部署與使用方式,從安裝在伺服器內的PCIe板卡、DIMM模組,到安裝在外接式儲存設備中的SSD等,其中外接式儲存設備又分為全面安裝SSD的全快閃陣列,以及混用SSD與硬碟的混合陣列等類型。在我們的調查中,在這些部署方式,最普遍的是外接部署的混合儲存陣列,其次是部署在伺服器中的PCIe SSD,再來則是外接的全快閃儲存陣列。

而以導入的企業比例來說,儘管目前導入全快閃儲存陣列的企業只有11.6%,但採用混合儲存陣列的企業已有23.3%,兩個合起來看,目前的快閃儲存應用比例已經算不低,但容量的比重卻只占6.9%,突顯了快閃儲存屬於「使用普遍,但應用的容量少」特性,目前仍然是以供少數關鍵應用使用為主。

即將滲透所有應用面向的雲端儲存

類似的,我們的調查中,目前已有19.5%的企業導入雲端儲存,比例也不算低,但雲端儲存的容量比重只有9%,同樣也有著「使用普遍,但應用的容量有限」特點。不過雲端儲存的應用面向和快閃儲存完全不同,是以備份、備援、檔案共享與測試開發等非生產關鍵應用為主。

3成5企業靠雲端儲存因應超大容量需求

隨著網路基礎建設的持續完善,將各式各樣的IT應用轉移到雲端上,藉以減輕本地端系統建置與管理負擔,已經成為一股不可抵擋的潮流,儲存應用自然也不例外。

目前的公有雲儲存服務已經相當成熟,從充當共享檔案儲存空間的雲端網路磁碟,到配合雲端運算平臺虛擬機器(執行個體)使用的區塊型與檔案型雲端儲存服務,到供備份或大容量長期儲存應用的備份、歸檔型雲端儲存服務,幾乎已經可以涵蓋傳統企業儲存應用的所有範圍。

事實上,我們這次的調查結果也顯示,當企業需要更大容量的空間時,除了建置新的儲存陣列、為儲存陣列換用更大容量硬碟等老辦法之外,使用低管理負擔的雲端儲存空間,已成為企業擴展儲存容量的主要選擇之一。

當企業需要更大的儲存容量時,除了採購新的儲存陣列、使用更大容量硬碟等老辦法外,採用雲端儲存也已成為一個重要的解決手段。

快閃儲存迅速進入企業,3年後過半臺灣企業要用

基於NAND Flash記憶體的快閃儲存技術,可說是近年來影響力最深遠的一項儲存創新,讓儲存應用一舉擺脫傳統磁碟的效能瓶頸,為企業儲存帶來目前還沒有看到止盡的效能與容量密度成長。

而藉由快閃儲存技術,也給企業儲存應用帶來全快閃儲存、SSD+硬碟混合儲存、SSD快取、PCIe直連存取等全新的產品與技術類型,大幅改變了傳統的企業儲存應用生態。

如果廣義來看所有的快閃儲存應用,臺灣企業目前導入快閃儲存的比例其實已經不低,採用全快閃儲存陣列的企業雖然只占11.6%,但採用SSD+傳統硬碟的混合陣列則已經有23.3%。

若將時間拉長到3年以後,則預期引進全快閃儲存陣列的企業比例將大幅提高到50.2%,至於採用SSD+硬碟混合儲存陣列的比例更將提高到64.2%,也就是說,屆時超過一半以上的企業,都會以不同的型式導入快閃儲存。

兼顧成本與效能,4成企業偏愛混合式儲存架構

快閃記憶體可以有多種部署方式,從安裝在伺服器內的PCIe板卡、DIMM模組,到安裝在外接式儲存設備中的SSD等,其中外接式儲存設備又分為全面安裝SSD的全快閃陣列,以及混用SSD與硬碟的混合陣列等類型。

直接安裝在伺服器內的PCIe SSD有低延遲的優點,而部署在外接儲存陣列內的SSD則有便於資源共享與統一管理的優點。

在我們的調查結果中,目前部署了快閃儲存的企業,有將近4成都是選擇於外接的混合式儲存陣列,相較下全快閃儲存陣列的比重只有15%,顯示企業用戶偏好能兼顧效能與成本的混合式架構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部署在伺服器中的PCIe SSD也有將近20%的企業採用,這表示有相當比重的企業,願意以較高的成本,專門為特定關鍵應用伺服器單獨部署高效能快閃儲存,以保障關鍵應用的I/O效能需求。

資料庫和伺服器虛擬化是快閃儲存應用大宗

更高的IOPS與傳輸效能,以及更低的存取延遲,是快閃儲存設備相對於傳統硬碟的最大優勢所在,附帶還有可以更少的裝置滿足效能需求,從而減少空間、電力與空調需求,幫助節省營運成本等優點。

但儘管快閃記憶體的成本正迅速降低中,但單位容量成本相對於硬碟仍屬偏高,目前仍無法普遍部署,而只能用在選定的特定應用上。

我們的調查顯示,如同意料的,多數企業都是選擇為資料庫、ERP、CRM等關鍵應用,優先部署快閃儲存。另外也有相當高比例的企業,把快閃儲存作為解決伺服氣虛擬化、虛擬桌面等應用環境I/O效能瓶頸的方法。另外有少部份用戶也將快閃儲存用在檔案伺服器與大數據分析上,至於其他類型應用,使用快閃儲存的比例就相對低了許多。

總計資料庫是應用快閃儲存比例最高的一種應用,目前引進快閃儲存的企業中,多達40%都是用在這個面向,次之是伺服器虛擬化(34%),另外ERP/CRM、虛擬桌面與檔案伺服器各有10%出頭的應用比例。

檔案共享是企業最普遍雲端儲存用途,比例達3成

現在的雲端儲存服務,已經涵蓋了強調效能的區塊與快閃服務、提供大容量空間的備份、歸檔等冷儲存服務,還有便於存取的網路共享儲存空間等各式各樣的類型,不過其中一些服務,特別是針對生產應用類型服務,大多必須搭配雲端服務供應商的運算平臺服務才能使用,應用限制較多,因此,最普遍的作法,還是使用最方便的共享儲存空間類型的服務。

我們的調查也反映了這一點,在引進雲端儲存的臺灣企業中,最主要都是使用檔案共享型的雲端儲存,占了31%。其次是用於備份與災難備援的備份儲存型雲端儲存,比例為23%,至於直接支援生產應用的雲端儲存則只占12%左右。這個結果也顯示,在臺灣企業的儲存應用中,雲端儲存目前仍是以扮演第二線儲存的角色為主。預期必須等到企業逐漸把應用服務逐漸轉移到雲端運算平臺上之後,配套的生產應用型雲端儲存服務,才能在企業儲存應用中開展起來。

讓資料多一份保險!備份是企業儲存上雲端的主因

相較於傳統儲存,雲端儲存主要優勢在於維運成本與使用彈性兩方面。

由於雲端服務商提供了可直接使用、且能無限擴展的儲存空間,因此減輕了企業的建置與管理負擔,從而可帶來維運成本的節省。另外雲端儲存還有可立即提供空間,以及可按需購買的使用彈性優點。但效能就不是雲端儲存的強項。

而這種成本導向、擴展能力大、但不講求效能的雲端儲存型式,也特別適合用在備份、備援等目的上,利用雲端儲存空間來保存備份複本,或建置備援環境。

我們這次的調查結果顯示,建置備份與異地備援的需求,是臺灣企業導入雲端儲存最主要的目的,其次是成本與管理負擔的考量。至於靈活擴展與按需採購的彈性,則還不是臺灣企業引進雲端儲存的主要考量。

事實上,我們這次的調查結果也顯示,當企業需要更大容量的空間時,除了建置新的儲存陣列、為儲存陣列換用更大容量硬碟等老辦法之外,使用低管理負擔的雲端儲存空間,已成為企業擴展儲存容量的主要選擇之一。

檔案伺服器和測試開發是2大雲端儲存使用需求

雲端儲存適用於不需要高效能的第二線儲存應用, 除了將雲端儲存作為備份與備援的空間外,事實上,所有不講求效能的二線儲存應用,包括檔案共享、網站服務、測試開發、資料分析等,都適合轉移到雲端儲存上。

我們這次的調查結果也顯示,在導入雲端儲存的企業中,用於檔案伺服器、網站伺服器與測試開發等應用的比例都在20%左右,較特別的是有相近比例的企業也將雲端儲存用於資料庫。我們可以預期這個比例日後將會逐漸提高,最終雲端儲存將會成為所有第二線儲存最主要的應用環境。

除了不講求效能的第二線應用外,事實上,目前已經出現了效能取向、且結合了快閃儲存裝置的高效能型雲端儲存服務,可以支援高I/O效能需求的第一線生產與高交易類型應用,但必須配合雲端服務商的虛擬化平臺使用,需待企業把高I/O效能應用也轉到雲端平臺,才能使用這些高效能型雲端儲存。

熱門新聞

Advertise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