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Thome

想要了解馬斯克的努力可能會對美國經濟造成多大影響力,或許可以想想過去幾年最具影響力的機電設備:智慧型手機。在iPhone之前,美國是通訊產業的落後國家。所有吸引人的手機和行動服務都是在歐洲和亞洲,美國消費者則是用過時的設備在講電話。直到2007年iPhone問市,改變了一切。蘋果的設備模仿電腦的許多功能,並以應用軟體、感應器和定位功能,為設備增加新的能力。後來Google也以它的Android軟體和相關的手持設備進攻市場,美國異軍突起成了行動產業的驅動力。

智慧型手機允許硬體、軟體和服務一起運作的方式,是它的革命性所在,而這種協同運作所需的技術正是矽谷的強項。智慧型手機的崛起導致一個大規模產業的快速興起,蘋果成為美國最有價值的公司,而它的數十億台智慧型裝置則散布全世界。

讓科幻成真

前蘋果主管法戴爾被認為是推動iPod和iPhone上市的功臣,他將智慧型手機歸類為是「超級循環」下的代表性產物,在這個循環當中,硬體和軟體已經達到成熟的關鍵點。電子設備物美價廉,而軟體功能也更為複雜可靠。前所未有的軟硬體組合,讓那些很久以前就被提出、有如科幻小說般的事物一一成真。

Google有自己的自動駕駛車,他們在發展軟體和硬體結合的過程中,收購了數十家機器人公司;法戴爾的公司耐斯特,有智慧型恆溫器和煙霧警報器;奇異公司(GE)有裝滿感應器的噴射機引擎,這些感應器能夠向技師提出異常預警;還有許多新創公司已開始將強大的軟體置入各種醫療設備中,幫助人們監控和分析他們的身體。

對於法戴爾而言,馬斯克的工作是這個趨勢的先行者。「他原本可以只製造電動車,」法戴爾說,「但他還做了像是利用馬達來啟動車門手把之類的事情。他將消費電子設備和可精密演算的軟體加以結合,帶動其他車廠也起而效尤。不管是特斯拉,還是SpaceX拿乙太纜線並讓它們在火箭太空船內運轉(譯註:此指spaceX在火箭太空船內部進行網路通信),都是將舊世界的製造科學和低成本、消費等級的科技結合在一起。這樣的結合,轉化成某種前所未見的事物,然後突然間,出現了一種大規模的改變,」他說,「這種轉變是以階梯函數(step function)來發展,是躍進式的變化。」

誰會是下一個賈伯斯?誰能成為未來主導科技產業的力量?馬斯克已脫穎而出,成為最可能的人選。許多新創公司的創辦人、成功的事業經理人和傳奇人物都說馬斯克是他們最欽佩的人。

特斯拉(註:Tesla Motors,由馬斯克與其它創辦人共同成立的電動車公司)愈能成為主流產品,馬斯克的聲望就愈高。Model3若熱賣,將證明馬斯克的產業地位:他是罕見能夠重新思考一個產業、讀懂消費者,並有執行力的人物。一旦他的產業地位獲得證明,他肯定還會提出更多異想天開的構想。

「伊隆是少數幾個我覺得成就高於我的人,」解碼人類基因組並進而創造人工生命形式的文特說。他希望將來與馬斯克就一種可以被送到火星的DNA列印機進行合作。理論上,它將讓人類可以為早期的火星移民創造醫藥、食物和有用的微生物。「我認為生物遠程傳送機(biological teleportation)是真正能實現太空殖民的東西,」他指出,「伊隆和我一直在討論如何實現。」

Google共同創辦人、現任執行長的佩吉,是馬斯克最熱情的粉絲,也是他的摯友之一。

在科技公司當中,Google投入最多資金於類似馬斯克火星計畫的月球探測器計畫:自動駕駛車、機器人,以及一個現金獎項徵求以低成本方式登陸月球的機器。然而,員工已達數萬名的Google,要隨時接受投資人的檢視與分析,它得在種種的限制和期許下作業,這讓佩吉有時候不得不嫉妒馬斯克,因為馬斯克已成功的讓激進改革理念深植於他的公司DNA中。

好理念總是很瘋狂

「矽谷或一般企業領導人,他們通常不缺錢,」佩吉說,「如果你擁有想花都花不完的財富,那麼你幹嘛還要花時間在一個吃力不討好的事業上呢?那是為什麼我發現伊隆是個格外鼓舞人心的例子。他說:『好吧,我在這個世界上真正應該做的是什麼呢?解決車子問題、全球溫室效應和讓人類成為多星球公民。』我認為,他說的那些目標,是相當令人信服的,現在他有幾家公司正在實現這些理想。」

「這也成了他的一項競爭優勢。如果可以為一個竭盡全力想要登上火星的人工作,你為什麼還要為國防承包商工作呢?你可以用一種對公司真正有利的方式來精確界定問題。」

佩吉指出:「好的理念在實現之前總是瘋狂的。」這是他試圖運用於Google的原則。佩吉和布林公開表示有興趣開發書本全文搜尋技術時,他們諮詢的專家們都說,將所有的書本都數位化是不可能的。但這兩個Google創辦人決定進行測試,以決定在合理的時間內掃描這些書本是否實際可行。他們的結論是可行的,而且Google從那時起至今已經掃描了數百萬本書。

「我了解到,對於我們不太了解的事物,直覺並不可靠,」佩吉說,「伊隆談論這點的方式是:你永遠必須從問題的首要原則開始。它的物理性質是什麼?要花多久時間?成本多少?我可以讓它便宜多少?你需要有這種水準的工程和物理知識,去判斷什麼是可能的、有趣的。伊隆特別的地方在於這些知識他都知道,他也了解商業、組織、領導力,及政府相關事項。」

有時候,馬斯克和佩吉會在Google於帕羅奧圖市中心的一間祕密公寓裡會談。佩吉和布林會在這間公寓進行私人會議。馬斯克出席時,對話通常比較天馬行空。

「我曾經去過那裡一次,伊隆在談論建造一架能夠垂直起飛和降落的電動噴射飛機,」創業投資人、也是馬斯克友人的扎克瑞(George Zachary)說,「佩吉說這架飛機應該能夠降落在滑雪坡道上,布林說它必須能夠停泊在曼哈頓港。然後他們開始討論建造一架一直繞著地球飛行的通勤飛機,你可以跳上去,並以驚人的速度飛到各地。我認為所有人都在開玩笑,但結束時,我問伊隆:『你真的要做那個嗎?他說:『對。』」

有時候,佩吉談論馬斯克,就好像他是得天獨厚、天生有一股力量,能夠完成商業界人士永遠不會去嘗試的事情。「我們認為,SpaceX和特斯拉的風險極高,但我認為伊隆無論如何都會讓它們成功,他願意忍受一些個人必須付出的代價,而且我認為,他的勝算事實上相當高。如果你與他有私交,你就會知道,回顧他創辦這些公司的經歷,你會說他的成功率超過90%。我的意思是,現在我們正好有個典範證明,你可以對某件別人認為瘋狂的事情充滿熱情,而且你可以非常成功。從這點看伊隆,你會說:『好吧,或許這不是運氣,他成功了兩次,不可能完全是運氣。』我認為,在某種意義上,或許我們應該讓他做更多的事。」(摘錄整理自第11章)

 

鋼鐵人馬斯克:從特斯拉到太空探索,大夢想家如何創造驚奇的未來

艾胥黎‧范思(Ashlee Vance)/著

陳麗玉/譯

天下文化出版

售價:480元

 

作者簡介

艾胥黎‧范思(Ashlee Vance)

資深科技記者,曾任職於《經濟學人》、為《紐約時報》報導矽谷和科技產業新聞多年,現任職於《彭博商業週刊》,為該雜誌撰寫了數十篇封面及特別報導,內容涵蓋網絡至DNA序列和太空探索。

 

熱門新聞

Advertisement